6月19日,鄱阳湖地区重要的洪水调蓄枢纽配套工程——环鄱阳湖堤顶公路应急保通工程已全面完工。这条115.32公里的环湖长廊,串联起鄱阳湖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资源,不仅筑牢防汛安全屏障,更打造出一条集交通、旅游于一体的生态经济走廊。
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
据悉,该工程起于昌万公路泾口乡村道,途经长乐联圩、蒋巷联圩等7大联圩,终至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工程按四级公路标准改造,重点实施84.25公里路段加固,包括路基拓宽、沥青路面铺设(宽度达6米以上)及防汛指挥平台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路设计的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路面高出安全运行上限水位1.96米,双向两车道设计彻底解决大型防汛车辆通行难题。沿线200余个乡村出入口全部硬化,每公里设置防汛物资储备点,为汛期抢险人员、设备快速调度提供坚实保障。
串珠成链塑景观
据悉,在强化防汛功能的同时,工程还深度挖掘鄱阳湖旅游资源,沿途布局观景平台、停车区等配套设施。“像沿线成朱联圩段的望江亭停车区融入‘鄱阳湖战役’历史典故,昌邑乡1500平方米观景平台配备透水砖步道与休憩座椅,让游客零距离感受湖光山色。”南昌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条公路还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等核心景点串联成线,形成“湖景+湿地+历史”的多元旅游环线。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文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