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邬强)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谢梦丽报道:“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知道水稻对农民的意义。种业是农业中最基础的战略性产业,让农民有好种子种,居民有好米饭吃应是我们种业研究者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在江西农业大学实验室,身着白大褂的贺浩华正带领团队一起做研究。
贺浩华,1964年出生于江西莲花县,现为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38年来,他扎根农业科研一线,用真情和汗水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农业前沿科技,为赣鄱大地的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多年来,其育成水稻新品种40个,获得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8项,他的成就对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和双季超级稻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父亲的鞭策让自己与农业结缘
初见贺浩华,小麦色的皮肤尤其让人印象深刻。深邃的双眸戴着一副眼镜,进入实验室的他一丝不苟,态度严谨;走出实验室,平易近人,和颜悦色。说起自己与农业打交道的经历,更是打开了话匣子。
“我与水稻结缘与我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是他对我的鼓励,让我坚持下来。”贺浩华说,自己打小就下田种粮食,本想靠读大学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
可是,就像是冥冥中注定好了一样,贺浩华高考后调剂到了江西农业大学。当时的他情绪有些低落。这时,父亲的一封来信,让他重新振作。
“既来之则安之”。看到了父亲信中的这句话,贺浩华开始接受农业这一学科,认认真真学习专业知识,第一次考试(植物学)便取到得了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慢慢地,他爱上了农业。
率先提出光敏核不育和温敏核不育两种光温作用模式
1983年大学毕业后,在校成绩优异的他获得留校工作的机会。但刚毕业,贺浩华便被派到进贤县南台乡和星子县做技术推广,这一待便是两年。
因对农业方面知识的渴望,1985年,贺浩华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他一刻也未松懈,发现了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的作用,率先提出了光敏核不育和温敏核不育两种光温作用模式,在两系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中起到了“拨正航向”的作用。被国家“863”专项计划列为选育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指导策略,为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目标、育种策略和确定选择鉴定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